说到普通人拍微电影这事,说实话,放在五年前可能还真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。但如今有这么多AI工具加持,情况完全不一样了。你看最近某短视频平台上爆火的那个《AI导演》账号,就是一个普通上班族用业余时间鼓捣出来的,单条视频点赞都过百万了。这让我不禁感叹:科技的发展真是在不断拉低创作门槛啊!不过话说回来,虽说是”普通人也能做”,但这里面的门道还是挺值得说道说道的。
AI工具如何改变创作生态
记得我去年采访过一个小成本剧组,他们用AI数字人演员替代了部分群演,预算直接砍掉了30%。更夸张的是剪辑环节,传统剪辑可能需要花费一周的工作量,现在借助AI辅助工具,两三天就能出成片。这些工具最让人惊喜的地方在于它们能”理解”创作意图,不再是冰冷的程序,而是真的能帮你想点子、写剧本。
有个数据特别有意思:去年全国各类微电影大赛中,使用AI辅助创作的作品占比达到37%,而在获奖作品中这个比例更是高达62%。这说明什么?这说明用好AI工具不仅不会降低作品质量,反而可能成为加分项。
专业人士的关键作用
不过也别急着觉得有了AI就万事大吉了。我看过不少失败的案例,问题都出在同一处:过分依赖工具而忽视了人本身的审美和判断。就像那位在B站教影视后期的UP主说的:”AI可以是很好的画笔,但画什么、怎么画的关键还是握笔的人。”
举个例子,去年某高校学生微电影比赛中,获得最佳摄影奖的作品就是先由AI生成分镜脚本,再由专业摄影师重新调整构图和光线。这种”人机协作”模式,似乎正在成为微电影创作的新趋势。
给新手的实用建议
如果你想尝试微电影创作,我的建议是:首先搞明白自己想要表达什么,其次找一款操作简单的AI工具先练手(比如Runway或Pika都不错),最重要的是——别怕犯错!去年上海有个外卖小哥就是靠着不断试错,最后拍出了打动无数人的《送餐路上》,还入围了某国际短片展。
说到底,”普通人做微电影”这件事现在最大的障碍可能已经不是技术门槛了,而是敢不敢迈出第一步的勇气。你觉得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