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缠论里找买点,真是让不少新手又爱又恨的关键一步。课程里那些密密麻麻的直播回放,从2024年5月一路排到2025年8月还在更新,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帮大家啃下这块硬骨头——不是死记硬背那些笔、线段、中枢的定义,而是真正理解市场合力衰竭、转折的那个临界瞬间在哪里。你看,光知道“三类买点”这个概念远远不够,关键是得在真实的K线波动里,一眼认出那个值得你扣动扳机的信号。
背驰:捕捉趋势转折的“火药味”
课程里反复强调,找第一类买点(趋势背驰点)就像在战场嗅到反攻的气息。比如最近上证50指数那波下跌(具体可参考课程2024年7月17日那期分析),30分钟图上,最后一段下跌的力度明显比前一段弱——MACD绿柱子面积小了,黄白线没创新低,这就是典型的“空头力竭”。但这里有个大坑:背驰段内部的次级别结构必须完整!很多人看到大级别疑似背驰就冲进去,结果被次级别一个小反弹后的再次下跌打懵。课程里用2024年6月5日那期直播的创业板案例拆解过,当时不少学员就吃了这个亏,以为背驰了,结果次级别一个下跌中枢都没走完,反弹昙花一现。
中枢震荡:在“安全区”里守株待兔
第二类买点(回调不破前低点)和中枢震荡下沿买点,更像是“以逸待劳”的策略。我特别喜欢课程在2024年8月28日那期讲的某个券商股案例:股价形成一个清晰的30分钟中枢后,再次回踩中枢下沿,同时5分钟出现底背驰。这时介入,止损非常明确——破中枢下沿就走。这种买点的优势是位置相对“安全”,但难点在于耐心!市场可能反复在中枢里震荡磨人,像2024年11月那波震荡行情,课程回放里就提醒学员,没出现明确的次级别买点信号前,别在中枢下沿“猜底”。
突破买点:趋势确认后的“顺势而为”
第三类买点(突破中枢回踩确认)是趋势交易者的最爱,但也最考验反应速度和胆量。课程在2025年3月5日分析的新能源板块突破就很典型:一个日线级别中枢被放量突破后,回踩不重新跌回中枢内部,这时就是介入点。但这里有个关键陷阱——“假突破”!2024年10月23日那期详细拆解过一个假三买的案例:突破时量能不足,回踩虽然没进中枢,但次级别结构凌乱,MACD明显顶背驰,这种“虚晃一枪”的假信号,追进去就是短期高点。所以课程总强调,三买必须结合大级别方向和量能配合看,不能孤立判断。
缠论选买点,说到底是个“多重滤网”叠加的过程。你得先看大级别方向定多空,再用中枢定位置,最后靠小级别背驰或结构完成找精确入场点。这中间哪一环漏了,都可能踩坑。课程里那些持续更新的直播回放,价值就在于用源源不断的实时案例,把这种立体的思维框架“喂”给你——毕竟市场永远在变,但缠论观察“合力变化”的核心逻辑,穿透力是真的强。